会员登入
会员注册
主页
关于我们
最新消息
征收广告
募捐 Donation
荣誉榜
联络我们
近期资讯
校史
董事会顾问
董事会执委表
家教协会执委表
行政团
相片集
课外活动
爱国歌曲创作比赛
初中评估考试后活动
考试成绩
新民之友
热门点击
新中校史
新民国民型中学是吉中区唯一的华文中学。她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活跃及特出的课外活动以及良好品德闻名。
建校经过
1951
年
6
月
3
日,新民小学董事部召开大会,讨论筹办中学大计。会议一致通过,成立以纪合敬为首的建委会。
当时建委会顾问已故热心家林连登献捐二万元,本埠已故热心家陈炳辉先生捐献一块地皮六廊余。全体建委会以身作则,共乐捐四万五千元为号召。本埠及槟城各热心商家,社团及个人,慷慨解囊,共筹得十六万元。
在全体职委的奔走与策划,以及社会各阶层人士的热烈支持之下,建校工作于
1956
年大功告成。此乃全体建委会成员,费尽六年的时间与精神,动员各界同胞之物力财力所得之伟大成果,实足珍贵自豪。
1957
年开办新民中学,
1959
年栽培出第一届初中三毕业生。由于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建委会于
1960
年扩建科学馆与图书馆。
改制为国民型中学
1965
年
5
月
3
日,新民中学召开赞助人大会,议决通过向政府申请接受全部津贴,改制为国民型中学。
1966
年,新民分为二校:即新民国民型中学和新民独立中学。新民独中迁往本埠市区内学堂街上学。目前,新民独中已迁往
Taman Keladi
。她拥有自己的校舍及体育馆。
校产
新民国民型中学的校产(包括校地)依旧属于董事部,至今未曾移交给政府。这意味著:如果新中要扩充设备,必须自力更生,政府通常只给一些津贴。
原有校舍
新中原有教室二十间,但其中两间已改为家政室,一间改为图工室,(目前已重建)只剩十七间教室,分上下午班上课。
新中的其他建筑物包括:食堂一间、办公室一座、科学馆一座。科学馆楼上原为图书馆,在
1981
年改为科学实验室,以配合纯理科班的开设,而图书馆则迁到现今的教务处楼上。
新中自开办以来,没有本身的学生厕所,唯有共用小学部的厕所。这种情形迟至
1994
年才获改善。
创办纯理科班
为了使每年初级文凭优秀考生,得以继续留在本校就读,以提高大马教育文凭的成绩表现,也为我华社造就理科人才,新中历届董事不断地努力奔波,向州教育局申情创办纯理科班,终于在
1980
年尾获得当局批准。本校在
1981
年成功开设了两班纯理科班,得偿夙愿。唯一切经费,包括建实验室,购买仪器配备,家私桌椅等,共六万余元,须自行负责。
由于纯理科班的迫切需求,须在
1981
年底将旧图书馆改为两间科学室,本校董事部、家协与校友会于
1981
年
9
月
3
日,召开联席会议,商讨筹募上述款项。商讨结果,职席会议决于是年
10
月
29
日,假明修大会堂举行文娱晚会。承蒙本埠华人义山委员会(今易名为华团联合会)落力赞助,捐献一万元,而文娱晚会也成功筹获五万余元,纯理科班顺利开办。在此之前,华人义山委员会亦曾捐献一万元,充作新中建筑篱笆之用。
1982
年底,第一批理科班考生参加大马教育文凭考试,获得八十多巴仙的佳绩,热心人士的心血没有白付。
学生人数逐年激增
在
1973
年,新中只有学生
776
名,教师
32
名,分
20
班上课。在
2008
年
7
月
1
日,新中已拥有
2214
名学生,而教师也增至
124
名,员工
14
名,私人界的清洁员工则有
8
名,共有
62
班。
增建三层楼新校舍
(1985)
新中自
1982
年起,原本教室己不敷应用。董家教有鉴于此,于
1984
年
10
月
29
日,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以拿督马兴松为首的建校委员会,发动筹建一座三层楼新校舍。
在马兴松主席的领导下,募捐主任陈畅进努力奔波呼吁及全体委员衷诚合作之下,成绩斐然,筹获四十余万元,达成预期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华团联合会,给予新中鼎力支持,率先捐出十万元作为号召。此种热心华教的伟大精神,足为万世楷模。
这座三层楼校舍包括八间教室(其中一间作为电脑室)及两间科学室;另外楼上楼下皆增建学生厕所。
增建校舍在
1985
年
2
月
1
日招标,
4
月
21
日开始动工兴建,
1985
年底建竣,并于
1986
年
1
月
5
日启用。
重建
A
座校舍
(1992)
新校舍建竣后,新中第一次接收了全部新民
AB
两校的小六毕业生。
由于学生人数激增及新中学综合课程的实施,学校迫切需要增建课室及各种设备如生活技能室、科艺室等。有鉴于此,第二期扩建校舍委员会于
1991
年
1
月
1
日展开了“新民行”徒步筹款运动开幕礼。在董家教及全体师生的努力之下,共筹得约一百多千元。
1991
年
5
月
27
日,建委会策划在操场建立了六间临时教室,充作生活技能室、科艺室、辅导室等。
1992
年临时课室建竣。
1992
年
1
月
9
日,扩建校舍委员会再接再励,再次举办演唱会筹募建校基金。这“八仙贺年慈善之夜”演唱会是由华大超级市场赞助全部经费。
两次的筹款运动,再加上建校基金及政府的拔款,重建校舍的资金已足够。
1992
年
11
月
29
日,建委会主席叶侨进
BKM
先生主持了动土礼后,扩建
A
座校舍的工程便正式展开。这座耗资约三百多千的新校舍于
1993
年
5
月
27
日建竣,并于
6
月
20
日开课时启用。这座三层楼校舍包括十间课室、办公室、语文室、数学室、会议室及技术教育室各一间。
再建
B
座校舍
(1995)
由于双溪大年发展迅速,学生人口随着激增,新中又再次面对课室短缺的问题。董家教于
1995
年
5
月
2
日召开的会议上,即席成立了第
3
期建委会,议决把
B
座单层旧校舍改建成一座三层楼新校舍。
建委会于
7
月
30
日假明修大会堂举办歌星演唱会,以配合筹款运动。演唱会的全部费用由健力士英格市场(私人)有限公司荣誉赞助。重建工作于
1995
年
12
月
5
日开始,于
1996
年
6
月
16
日开始启用。这座耗资约
400
多千的建筑物共拥有十间课室、两间科学室、美术及科目主任室各一间。
其他硬体设施
新中学生自创校以来都借用小学的厕所,但后来因小学已把旧校舍及厕所拆除以进行重建,董事部在
1994
年杪决定在
E
座校舍后增建男女学生厕所。同时董事部也拨款修建食堂及增建了回教徒食物售卖处及用餐处。
为了提供学生完善的学习环境,建委会在建竣
B
座校舍后,又在
B
座校舍前增建了三间课外活动室、一间祈祷室及一间(病人)憩息室,同时也重建篱笆大门及修建食堂旁的篱笆并置放椅子多张,以让学生休息。
美化校园
(1997)
新中虽然拥有三栋现代化的三层建筑物,却没有一个较像样的草场。这仅有的草场,在雨季时泥泞一片,干旱时却尘土飞扬。于是在
1997
年
5
月,董事部决定把草场辗平及重新植草。
为了配合国家的“学校花园”运动,同时也为了美化及绿化校园,校方在
1997
年
7
月
27
日教师节庆典上举行植树推展礼。由新民之父,董事长及家协主席率领诸董家教成员及全体教职员,在校园各角落植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经过一番努力改造后,新中校园已是一片青翠,绿意盎然。
开设电脑班
(1986 & 2000)
电脑班买置廿二台电脑及二台打印机,于
1986
年
1
月
4
日开办,聘请一位大学电脑专科老师教导。本校是吉中区第一间拥有多台电脑设备的中学,堪引为荣。参加电脑班的学生共有
400
位,分批在上、下午上课。
目前,学校已添置了多台电脑,置放于图书馆及行政室等。
1997
年
3
月
30
日,新中又向前跨进一步,在这一天,董事长联同家协主席为新中主持上网日。新民国民型中学正式上网了。
有鉴于当年电脑室所购买的廿二台电脑已落后及被时代所淘汰,董事部于
1999
年拔款添购了廿台新电脑
(Pentium)
,充作电脑班之用。
为了实现让新中成为一间资讯工艺学校的宏愿,校方于
2000
年开办了一班为数
40
人的中四资讯科艺班。这批学生在
2001
年杪参加大马教育文凭水平的科艺资讯考试,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重建
C
座校舍,迈向资讯工艺
(2000)
本校食堂建立于
1958
年,设备简陋、陈旧、低矮闷热,自不在话下。一到下课时间,学生被迫在这挤如沙丁鱼的食堂内,坐着或站着用餐。拥挤的情况已持续了好几年,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情形日益恶化。董事部及家协经过商量研究后,决定拆除
C
座单层旧校舍,并在原址重建一栋四层教育大楼,底层充作现代及整洁美观的学生食堂,另三层将建成二间电脑室、一间多媒体讲堂、十间课室、厕所等。每间课室将安装网络光纤电缆并与其他课室联线,营造电脑教育环境,迈向资讯工艺。新校舍动土礼已于
2000
年
7
月
20
日举行,建筑工程也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座耗资超过
600
千零吉的大楼已于
2001
年
7
月
11
日由新中第一批大学先修班一年级的学生启用。
虽说
C
座校舍已建竣,但底楼食堂尚需进行一番的修建,才能成为一间更宽敞的食堂,让约
2500
名学生及教职员舒适地进餐。建委会几经讨论,决定把底楼两旁的走廊扩建并加上屋顶,以容纳更多的学生。
一切建筑工程顺利地进行。
2002
年
7
月
19
日,新食堂正式被启用,为新中的校史记下崭新的一页
。
C
座校舍标榜着新中已迈步跨入资讯工艺的大道。正如之前所策划,
C
座一楼安装有网络光纤电缆的二间电脑室及一间设备先进的多媒体讲堂也如期完成并正式投入服务。
开办大学先修班
(2001)
为了确保新中的学生能够在原校接受完整的中学教育,开办大学先修班是校方多年来的心愿。经过多番的申请,皇天果然不负有心人,新中终于获得教育局的批准,在
2001
年
5
月
15
日,成功开办了三班为数
122
人的理科大学先修班。其中的二班修读物理而另一班则选修生物。这批大学先修班的学生于
2002
年报考大马高等教育文凭,成为新中首批参加此考试的学生。
学校发展
(2002
年起
)
学校硬体设施
(2002)
1.
2002
年
4
月
3
日,新中董事会永久顾问拿督巴杜卡马兴松局绅宣布为新中篮球场增建有盖凉棚并赞助一切建搭经费。有盖凉棚的建搭,可让学生在集会时免除日晒雨淋之苦。
2.
2001
年
5
月
15
日是新中校史中一个值得欣喜的日子。校方经过十多年的申请与争取,终于获得教育部的首肯,成功开办了三班理科大学先修班。无可否认,开办了先修班使到科学室短缺的问题尖锐化,建委会当机立断,决定把
E
座旧电脑室及隔邻的一间课室改建成科学室
,
以解燃眉之急。
3.
C
座大楼建竣后,底层被改建成新食堂,并于
2002
年
7
月
19
日迁入启用。
4.
2002
年
7
月,设备先进,可容纳
150
名学生的多媒体讲堂正式投入服务。
5.
校门前的教师停车场及新食堂与后篱笆门之间的空地已铺上柏油。通往学校大门一段路的两旁,已装上路灯,校内各策略性地点也装上强光灯,以确保新中成员之安全。
新中电子智慧卡
C
座新食堂于
2002
年
7
月中被启用后,学生已拥有更宽敞的空间享用食物,虽然如此,新中的学生人数众多,每一次下课时,都会有约
500
至
600
名的学生,需在短暂的
20
分钟之内,用餐、上厕所,到贩卖部购买簿子等,时间非常紧迫。为了让学生可更快速地购物、购买簿子等,校方于
2002
年初推介了“新中智慧卡”由初中一的学生分阶段试用,并于
2003
年,全面推行新中智慧卡的应用,用意在于节省时间,同时教育全体新中成员运用新资讯,配合国家及全球性趋向资讯工艺的潮流。
根据本地多家华文报及英文报的报导,新中是吉打州首间应用智慧卡的学校。
“新中智慧卡”计划全面推行后,已同时拥有以下各种功能:
a.
加入照片及学生个人资料,成为学生日常配戴的学生证。
b.
快速地向图书馆借书、预定书与还书。
c.
向学校贩卖部购买文具,练习簿等。
d.
向学校食堂购买食物饮料等,家长可清楚知道孩子每天的消
费,同时可减少学生因携带过多零用钱而引起的纪律问题。
e.
学生或家长可通过电子卡查阅孩子的学业成绩,课外活动时
间表、纪律分数、出席率等。
f.
教育新中全体成员,使他们体验一个全新的资讯便利。
g.
成为新中全体老师及职员的特证。
h.
记录教职员上班出席率。
i.
记录学生上课的出席率。
j.
被国内一些私人专科医院、学院及酒店接受为优惠卡。
日前,全国已有多间学校包括吉隆坡政府高级职员,都纷纷组团到本校参观“新中电子智慧卡”的用法。
新中智慧卡系统已经获得教育部长
Tan Sri Dato' Seri Musa Bin Mohamad
的肯定并于
2003
年
11
月
8
日致函本校,恭贺校方采用这种富创意的方式来处理学生的事务。
为了使新中智慧卡的操作更快捷,校方已添购了
12
台电脑,同时已采用晶片代替条形码,速度更快及敏捷。
重建
G
座校舍
(2004)
及
D
座校舍
(2005)
随著新学科
EST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的增加,再加上更多的学生在公共考试选考更多的学科,这种情形造成了课室的短缺。于是董事会议决在童军团活动室隔邻建立四间的运动室及贷书室。(
G
座校舍)
建筑工程已于
2004
年
7
月开始,并于同年
9
月竣工。位于
D
座的家政室及辅导室也于
10
月迁入
F
座的运动室及贷书室。一切搬迁的工作完成后,单层的
D
座旧校舍经被拆除,并在原址重建一栋拥有
12
间课室、
2
间科学室、
8
间厕所的校舍。此
D
座教育大楼经于
2007
年
1
月
1
日启用。
2006
年
1.
荣获全国日间中学城市组卓越学校奖。
2.
郑伯谅高级校长于
2006
年
12
月
16
日荣休。
2007
年
1.2007
年
1
月
1
日,
D
座校舍正式启用。
2.
校方在
A
座、
D
座及
E
座校舍之间的空地上,建 立了宏愿广场。为了培养新中成员对科技的兴趣,校方对
2020
年后的未来世界(超越明日、科技进展)进行了一个预测,有关预测已经埋在宏愿广场的地底下。到了
2020
年,校方得打开有关预测。
3.
骆景唐校长于
2007
年
9
月
23
日荣休。
4.
荣获全国日间中学城市组学校奖。
2008
年
1.2008
年
1
月
1
日,所有的中三学生都被校方安排 在上午班上课。
2.
荣获全国日间中学城市组卓越学校奖,获得奖金
34
万
500
令吉。其中的
10
万
8
千
500
令吉用来提升校园各项设施,包括为
A
座校舍的
10
间课室铺上地砖、扩建马来食堂、为教师办公室及图书馆髹漆、在
E
座走廊增建凉棚、在特别课室装置展示板及提升
E2
课室为教师办公室。
2009
年 –
2010
年
1.2009
年至
2010
年,家教协会与董事部拨款为学校增建了一些硬体设施:
a.
在学校大门重建附有洗手间的守卫室。
b.
扩大学校办公室,增设一间高级行政助理办公室及一间油印室。
c.
扩大停车场以方便教师、学生及访客泊车,在公务员宿舍旁边另辟一条路以舒缓交通流动量。
d.
在
B
门处的空地搭建凉棚。上下午班的学生可以在此进行体育活动。此外,此处也可供学生等候校车。
e.
在多媒体走廊建设“新民网络咖啡厅”,并已安装
5
架电脑,以方便学生上网浏览搜集资料。
f.
在数理教员办公室里增设两间小办公室,一间是大学先修班副校长室,一间则是训导室。
g.
添购一台电脑服务器以替代旧有的一台。
h.
所有在食堂的长桌都已包上不锈钢。
i.
董事会计划买下一块面积
8200
方尺,毗邻我校的校地,以建一栋内有多元礼堂的多层校舍。
2.
卓越重点学校
2009
年,新民国中荣获教育部颁发卓越重点学校奖,获得
50
万令吉的奖金,此笔款额将用来推行本校的“各强项领域”活动,希望能为学生带来效益,其余的款额则用来维修校舍。以下是本校于
2010
年所进行的活动:
1.
学校合唱团训练营。
2.
传统舞蹈训练营。
3.
书法比赛。
4.
发掘美术人才课程。
5.
吉隆坡发掘美术人才训练营。
6.
槟城
/
浮罗交怡改进数学训练营。
7.
奥林匹克数学问答训练营。
8.
“如何使用几何学速描簿”训练营。
9.
购买华乐乐器。
10.
购买合唱团乐器。
11.
购买传统舞蹈服装。
12.
提升美术室。
13.
把体育储藏室修改为舞蹈训练室。
14.
把
E1
课室修改为数学室,并在室内安装
20
台电脑。
2011
年
1.
提升
/
增加硬体设施:
a.
学校食堂换上新天花板。
b.
添购
3
台
55
寸液晶电视,安装于数学室、宏愿室及
52
课室。
c.
C
座校舍第三层楼及
D
座校舍第二层楼的百叶窗经已髹上蓝漆,以减低课室里的热度。
d.
B
座校舍的每一间课室再安装两把风扇。
e.
获赠一台手提电脑,以供教学之用。
1.
交流计划
a.
2010
年
-2011
年欧亚课室互联网会议
(IAEC),
于
2011
年
11
月
12
日至
11
月
16
日在印度举行。
b.
于中国广东清远市第一中学友好交流
本校于
2011
年
6
月
1
日至
6
月
7
日赴清远市第一中学作姐妹校交流。
清远市第一中学于
2011
年
8
月
10
日至
8
月
16
日赴本校作姐妹交流。
1.
为了筹募购买校地及建设基金,董家协成立一个以董事长李惠辉先生及家协主席郭晋齐先生为首的工委会,并配合《光华日报》协助华校筹款的精神,毅然协力威力集团拿督黄荣盛局绅杯第
17
届全国旧曲重温华语歌唱比赛北马区决赛。这一次的慈善之夜筹款活动,目标为
80
万令吉,演出的日期为
2011
年
9
月
3
日,在老街场明修善社冷气大礼堂举行。
2.
教师人数:
133
学生人数:
2165
学校职员:
14
辉煌纪录
2009
年
1.
荣获马来西亚教育部颁赠卓越重点学校奖。
2.
代表吉打州参加全国歌咏组比赛。
3.
林芝仪同学于全国消费人写作比赛中荣获安慰奖。
4.
以超过
95%
的及格率,荣获吉打州教育局颁发
2009
年初中评估考试奖。
5.
以
100%
的及格率,荣获吉打州教育局颁发
2008
年大马高级教育文凭奖。
6.
荣获马来文演讲比赛亚军
(
皇室杯
)
。
7.
于“巴勒斯坦”竞跑赛中获颁奖状。
8.
吕劲征同学及王昱朝同学代表马来西亚参加
2009
年太平洋奥林匹克数学赛。
9.
于澳洲新南威大学科学评估考试中考获
2
个优异,
11
个优秀的成绩。
2010
年
1.
以
100%
的及格率,荣获瓜拉姆拉县教育局基吉打州教育局颁发大马高级教育文凭奖。
2.
荣获瓜拉姆拉县教育局颁发学术课业优越奖。
3.
以超过
95%
的及格率,荣获瓜拉姆拉县教育局颁发初中评估考试奖。
4.
于瓜拉姆拉县卫生局所主办的食堂管理比赛中荣获亚军。
5.
于首相杯全国科学挑战赛中,成功晋入半决赛。
2011
年
1.
以平均等级低于
2.0(1.69)
,所有科目考超过
20%(22.49)A
成绩,荣获吉打州教育厅颁发
2010
年初中评估考试奖。
2.
以平均等级低于
4.00(3.064)
,荣获吉打州教育厅颁发
2010
年大马教育文凭考试奖。
3.
以
100%
及格率,平均等级超过
3.00
,荣获吉打州教育厅颁发
2010
年大马高级教育文凭考试奖。
4.
卓越重点学校北马区最佳小档位展览比赛冠军。
展望
/
学校宏愿
学校电脑化计划
为了提升国家教育素质及使学生更有效地接受教育,校方在
1987
年便展开了学校电脑化计划。这电脑化计划分成三个阶段进行,预料在不久的将来,学校不论是在行政方面或教与学的进行,将全面电脑化。
第一阶段:
1.
把学校行政电脑化。
日前的科目主任已被改成电脑行政中心。这行政中心拥有六台电脑
(Pentium)
、一台伺服机
(Server)
及一架大型打印机。校方在处理学生个人资料、纪律分数制度等各方面都已电脑化。
1.
把资料中心电脑化。
自
1999
年开始资料中心已拥有三台
(Pentium)
电脑并已安装网际网络,学生、教师可通网际网络,获取新知识。
1.
新中的最新发展可从下列网址获知:
http://kdsinmin.smjk.edu.my
第二阶段:
学校目前的电脑室由
1999
年开始换上
20
台
(Pentium)
电脑。十五间重要的单位也于
2000
年
7
月间,与学校的电脑行政中心连线。这些重要的单位包括校长室、副校长室、下午班主任室、科目主任室、办公室、技术教育室、会议室、语文室、数学室、家政室、辅导室、宏愿室、物理科学室及资料中心。学校计划把所有的课室包括新食堂一起连线,以作教与学的用途。
2000
年学校开办了一班大马教育文凭考试水平的资讯工艺课程。
第三阶段:
C
座新校舍建竣后,已有
2
间课室被改成电脑室,并于
2001
年
8
月启用,作为传授资讯工艺课程之用,每间电脑室拥有连线电脑。校方正设法增购电脑作为教学与行政之用途。目前学校已可通过
Streamyx & School Net
上网。多媒体讲堂及新中智慧卡的全面推行,象征着学校正积极朝向资讯工艺迈进。学校的最终目标是将校园内的各个地方包括课室连线,成为一个连线校园。目前正在校园内推行全面的电脑化管理制度,以方便学生、教师及家长,在校园内或校园外,获取各种有关学生或学校的资料。
第四阶段
:
学校已采用晶片代替条码
,
速度更快及敏捷
.
学校正朝着网络方面发展。
相信不久的将来
,
家长可通过网络获得子女
的教育发展。
2008
年
,
本校添购了
25
台个人电脑以取代旧有款式的电脑
,
此举将使中一、中四、中五的电脑课程更顺利地进行。
2009
年,教育局赠送本校
42
台电脑、
2
台打印机及
2
台液晶放映器,以提升学校的电脑设备。
愿景
致力使新民国民型中学于
2016
年晋身为高效绩学校及达致国际水准。
历届董事长
(
一
)
陈景兴
(1956-1963)
(
二
)
谢俊彦
(1964-1974)
(
三
)
陈俊锡
(1975-1976)
(
四
)
马兴松
(1977-1982)
(
五
)
上管召楼
(1983)
(
六
)
马兴松
(1984-1992)
(
七
)
叶侨进
(1993-2006
年
5
月
)
(
八
)
李惠辉
(2006
年
5
月
-
迄今
)
历届家协主席
(
一
)
王文松
(1974-1977)
(
二
)
郑伯海
(1978-1980)
(
三
)
上管召楼
(1981-1982)
(
四
)
赖木坤
(1983)
(
五
)
陈振南
(1985-1990)
(
六
)
叶侨进
(1991-1993)
(
七
)
马兴华
(1994-2008
年
3
月
)
(
八
)
陈贵源
(2008
年
3
月
-2011
年
3
月
26
日
)
(
九
)
郭晋齐
(2011
年
3
月
27
日
-
迄今
)
历届校长
(
一
)
董修甲
(1956-1961)
(
二
)
郑鹤影
(1962-1963)
(
三
)
张奕东
(1963-1965)
(
四
)
方友哲
(1966-1970)
(
五
)
林荣基
(1971-1973)
(
六
)
许德辉
(1974-1979)
(
七
)
曾焕成
(1956-1963)
(
八
)
李庆云
(1/1/1980-22/1/1998)
(
九
)
郑伯谅
(1/2/1998-16/12/2006)
(
十
)
骆景唐
(18/12/2006-23/9/2007)
(
十一
)
方奕茗
(1/11/2007-9/10/2010)
(
十二
)
黄惜圆代校长
(10/10/2010-15/7/2011)
(
十三
)
黄惜圆校长
(16/7/2011-25/6/2015)
(
十四
)
黄爱玲校长(
16/7/2015-
迄今)
©2023 www.sinmin.edu.my.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zexs.com